长安大学2023年度地质博物馆工作总结
一、2022年工作亮点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爱国奋斗“大能量”。地质博物馆坚持学用结合、融会贯通,通过“微党课”分享、强化校内外单位合作互联、完善规范化管理建设等举措将二十大精神真正融入科普育人中,推动馆内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弘扬学校校训精神赋能添智。
2、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内涵建设,做好博物馆科普育人“大文章”。本年度地质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向公众讲述我校历代地质人爱国敬业、不懈奋斗的先进事迹,积极开展新生通识教育,全年接待100余场次,其中包括52个团体,累计5820人到馆参观,其中青少年3448人,举办各类宣教临展及活动8场,制作宣传视频3部,校内外宣讲讲座4场,覆盖逾万人次;申报西安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获得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牌匾、加入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与基础教育办公室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征集150余件展品,丰富展品种类;被陕西省教育厅官网、《人民日报》、西安市文物局、长安大学新闻网等重要媒体报道,获得较好社会反响;获得雁塔区财政局、陕西省石油学会活动、学校团委经费共计12万元。
二、2022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
1.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情况。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线观看大会直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建设等内容,结合自身工作进行重点学习;通过“微党课”分享、业务学习、心得交流等形式,推动学思用贯通。
2.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情况。地质博物馆积极支持学校党委统战部工作,发挥场馆阵地优势,利用馆内的显示屏与临展场地为学校统一战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图1 统战部“‘同心向未来 共赴新征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书画展”
3.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情况。加强理论实践贯通,做好地质博物馆定级评估准备工作,对标评估指标梳理自查,修订地质博物馆管理办法,推动地质博物馆规范化管理;注重用好青年视角,讲活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组织研究生志愿者把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与党史校史、校训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学习体会融入讲解词,在讲解中激励广大师生弘扬学校校训精神,奋进新征程。
(二)讲解接待完成情况
1.讲解接待。2023年度地质博物馆共计完成100余场次接待,其中包括52个团体,累计5820人到馆参观,其中青少年3448人,线上线下累计覆盖校内师生及社会各界万余人次,圆满完成教育部党组第四巡视组、江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丁光明等多位领导的参观接待任务。

图2 教育部党组第四巡查组

图3 江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丁光明
2.队伍建设。地质博物馆积极组织研究生讲解员参与讲解比赛,获得2023年陕西高校博物馆“雏凤杯”讲解比赛优秀奖,进一步实现以奖促评、以评促建。

图4 刘英、袁满雏凤杯讲解比赛荣誉证书
3.师生服务。为满足广大师生参观需要,针对居住区域分散、时间较难协调的参观团队,地质博物馆周末及节假日应需开馆;主动拓展多种讲解方式,针对外籍游客,为其安排英文讲解。

图5 周日接待陕西省科协组织的“科技筑梦 创新成长”活动

图6 接待国际学院留学生
(三)展陈展览工作完成情况
1.展陈改造。2023年地质博物馆进行多次场馆基础展陈改造,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恐龙馆及仿生厅门口修建防水门墙、定制院士挂画、知识展板更新等;本年度征集院士专著、早期手写教案、野外勘探照片等实物展品150余件,进一步丰富本馆藏品种类。

图7 恐龙馆修筑防水门墙

图8 院士挂画

图9 院士专著

图10 早期手写教案、野外勘探照片
2.展览工作。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渠道、全方位扩大学校校训精神辐射范围。线下展览方面:陕西省石油学会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期间开展“石油的故事”“石油会枯竭吗”等系列活动、“科技筑梦 创新成长”校园行活动、“珍爱地球 人与地球和谐共生”科学实践活动、“共赴新征程 同心向未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书画展、 陕西自然博物馆全国科普日示范活动“矿物—生命的基石 化石—生命的见证”等共计8场临展及活动。线上展览方面:“石油的故事”系列主题观影活动。

图11 “共赴新征程 同心向未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书画展

图12 朱校长莅临指导

图13 陕西省书画协会专家现场挥毫

图14 小学生挖掘琥珀研学活动
3.智慧博物馆建设。充分利用场馆序厅LED展示屏,以便参观者直观有效的了解馆内最新资讯;更新4个化石展品3D建模的网上展示工作,完成1至4号厅展品电子数据库照片信息补充,方便访客多维度了解馆内展品的细节。

图15 大厦LED显示屏展示馆内最新资讯
(四)宣教活动完成情况
1.基地建设。本年度编制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大纲、管理制度等内容,申报了西安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获得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牌匾、加入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与基础教育办公室签订合作共建协议,进一步发挥科普育人的重要作用。

图16 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成立大会

图17 与基础教育办公室合作共建签约仪式
2.育人活动。地质博物馆立足“学校小课堂”,充分发挥馆内优势研发了“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实践活动”三位一体主题式课程,在馆内举办了“智慧交通”科普讲座,赴商南县十里坪镇花园村九年制小学举办了“神奇的矿物”科普讲座,赴周至县马召镇知行小学开展了“巍哉地球”科普讲座等共计4场科普讲座,为宣教提升了趣味性与多样性,宣讲受众超过1500人。

图18 徐培华教授“智慧交通”讲座

图19 夏昭德教授“神奇的矿物”讲座

图20 “巍哉地球”科普讲座
(五)对外宣传完成情况
1.新媒体运营。完成官方公众号网站20条新闻和通知的发布工作,关注人数达到1368人,访问量为6800余人次,为确保网站信息安全,地质博物馆对网站进行定期排查及实时监测。
2.媒体报道。地质博物馆积极打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立体传播模式,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被陕西省教育厅官网、《人民日报》、西安市文物局、长安大学新闻网等重要媒体报道,获得较好社会反响。

图21 陕西省教育厅官网报道“长安大学统一战线举办‘共赴新征程 同心向未来’书画展”
(六)综合治理完成情况
1.安全环境治理。全年监督完成恐龙馆漏水台面等大型设施维修、展厅窗帘窗台等基础设施拆洗维护、监控总机及抽水泵、展厅及展柜门锁电脑滑轨等设施维修共4次,保障场馆正常运行的同时消除了消防隐患;请维修公司对地下室库房设计了两套修整改造方案及预算;坚持每周巡馆检查,各类隐患及时整改,保障展馆平稳运行。

图22 地下室库房整改方案设计概念图
2.综合服务。综合服务方面在馆内形成“办公室、讲解与会议服务、安保后勤”三方协作工作机制,保证馆内各项服务有效开展。全年共完成100余次参观信息登记,共完成23个场次的会议室服务工作。
3.财务工作。各项经费收支管理合法合规。根据业务需求制定预算,报销与决算公开透明。资产实行谁使用谁负责,定期清点,无遗失损坏等情况;及时完成办公设备设施购置与调配等,为各项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获得雁塔区财政局拨付西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奖励10万元,陕西省石油学会活动资助经费1万元,学校团委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运营费1万元。
三、问题和不足
根据国家级博物馆定级评估细则分析,地质博物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破解,推进下一步工作走深走实。
1.全年参观量增加不多,需及时调整、完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新模式,用好网络资源和数字展馆,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展览与活动,在受众面与效果分析方面尚进一步加强。
2.在科普育人工作方面,从课程开发到与学校各单位合作,再到社会研学服务的拓展等方面尚需加强。
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
2023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