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的评选和发布展示该年度中国在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推动中国乃至国际古生物学的发展和科学传播。此次入选十大进展的成果之一是 “皱囊虫是早期蜕皮动物,而不是最早的后口动物”。主要完成单位: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弗吉利亚理工大学(美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英国)、山东科技大学;主要完成人:刘云焕、张华侨、肖书海、Philip C. J. Donoghue、Michael Steiner。

环神经动物具有蠕形的身体,而泛节肢动物的身体在蠕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侧对称的附肢。因此传统认为蜕皮动物(环神经动物+泛节肢动物)具有蠕形的体构,蜕皮动物的最晚共同祖先也应该具有蠕形的体构。本研究证实了具有囊形体构的皱囊虫(约5.35亿年前)是蜕皮动物,揭示了囊形的体构在蜕皮动物祖先类型中出现,从而为蜕皮动物体构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外,本研究证实了皱囊虫不是最早的后口动物,后口动物亚界化石的首现时间仍应在约5.18亿年前(澄江生物群)。
论文发表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 Imran Rahman教授高度评价这项工作:“The study is comprehensive, rigorous and compelling, removing the key feature supporting placement of this fossil with deuterostomes.”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媒体(如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BBC、NewScientist和Yahoo)的关注、报道和大量的转载。迄今一共有96家新闻媒体报道,224个Tweeter用户转载和评论,Altmetric指数达914,关注度位居前5%。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2022年第三季度最受外媒关注的十项科研成果(排第3名)。
